7月初,受台风影响,以西日本为中心的暴雨灾害遇难人数继续攀升,已造成12个府县共158人死亡,警察、消防和自卫队仍在奋力开展救援行动。另有57人生存状况无法确认,成为日本30多年来最严重水灾。
据日本共同社5日以后统计的各府县数据显示,此次暴雨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分别为广岛、冈山、爱媛、福冈、鹿儿岛等地。
九州几乎涵盖日本所有大厂,包括Sony、丰田合成、三菱电机、瑞萨、东京电子、日本胜高(SUMCO)、美商泰瑞达、罗姆阿波罗(Rohm Apollo)等大厂,都在全球半导体业扮演关键地位。此次水灾重灾区包含“硅岛”之称的九州岛,虽然日本媒体暂时没有报道半导体厂灾情,但以目前情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
每当有水灾、火灾或地震时,半导体价格很容易引起波动。2011年是一个神奇的年份。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了!
某排名前五的大代理,日本有据点,一地震就派人去村田Murata日本受灾工厂调查,仅该厂生产且该代理有库存的物料,立马被系统锁住,第二天,在原价0.0X美金,0.X美金前头直接加1,变成1.X美金。
那时候,很多大商家把某颗料全球各个犄角旮旯能翻到的货都收过来,不管什么年份,只要是无铅货,全收!当然利润也是不菲。
而距离此次日本水灾最近的九州岛,是日本集成电路工业的重要基地。九州岛被称为日本的“硅岛”,是日本集成电路工业的重要基地,约占日本国内集成电路产品产值的三分之一。
在日本九州岛,生产半导体的企业在1990年是200个,2000年达到400个,2005年企业数激增至650个。九州岛的半导体工厂建设最初是在1967年,是自IC发明九年之后的事情。九州拥有完善的半导体产业链,IC设计/IDM(索尼、NEC、瑞萨、日立)、制造(东芝)、封装和测试(索尼、NEC)、设备(TEL、ULVAC)和材料(Sumco)等各领域都有全球重要的公司都在九州设厂。
因为前几年,市场竞争过于激烈,部分公司彻底退出了电容器产业,如日本的松下。与此同时,TDK日本公司在2017年对一般类电容器进行了减产或停止供应,加剧了供给不足。这两家的退出导致行业增加的产能不能抵消减少的产能,造成供应不足。
需求方面,近年终端应用需求快速上升,例如苹果手机单机用量从100颗加到1000颗,新能源汽车、新型笔记本电脑等对电容器的需求也有较大增加。目前,MLCC领域中产能从低单价、低毛利转向高单价、高毛利成为趋势,为了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单价产品中,停止生产低毛利产品成为厂商的一项选择。
最近谈起日本,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没落的发达国家”,或者“经济停止发展”的印象,可是,日本真的举步维艰了吗?事实果真如此吗?和柔性电路板小编一起看看!
半导体是个成熟的产业,整个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包括上游的材料、设备、EDA软件,中游的设计、制造,以及下游的封测等。各环节紧密相关,成熟而又复杂,缺失了哪个环节,整个半导体产业都无法正常运转。
半导体是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得核心技术者得天下,而越往上游,核心技术越密集、越高端,特别是在半导体材料和设备领域,虽然其相关企业的营收很难排进产业前10,但技术密集这一特点决定,半导体材料和设备直接影响着整个产业链的中下游动向。没有合格、先进的材料和设备,IC设计就只能是纸上谈兵,IC制造、封测也是无米之炊。
生产半导体芯片需要多种设备和材料。只要1种设备或材料无法供给,就无法完成半导体芯片的生产。而日本,正是半导体材料和设备的强国。
受此次水灾影响,部分日企可能产能受损,与此同时会引发半导体生产中的某些环节的供应量减少。或许某大厂的特派员已经在日本调查,或许某些货已经被大厂封锁在仓库了。
毕竟此次水灾是日本3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占了日本半导体产业三分之一份额的九州岛又属于重灾区。本身就已经满地缺货的市场,经不起这样大的风吹草动。此次水灾不知会引起多大的市场波动,2011年的市场囤货、炒货、涨价不知道会不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