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5G网络的布局必须依靠5G基站的建设,5G基站是专门提供5G网络服务的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已经完成在多个城市的5G基站建设,部分城市的5G组网试验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不过5G基站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据电池软板厂了解,5G移动通信基站主要有四种类型,根据覆盖面积划分从大到小分别是宏基站(宏站)、微基站(微站)、皮基站(微微站、企业级小基站)以及飞基站(毫微微站、家庭级小基站)。
5G宏基站的单载波发射功率可达到10W以上,覆盖能力也比较广,可达到200米以上。像是用于农村、乡镇、公路等容量需求较小的广域宏基站,发射功率大,从几十瓦至百瓦不等,最大覆盖半径可达数十千米。
宏基站主要以铁塔形式存在,天线架设高度在20~30米。不过在5G基站建设中,宏基站并不是重点,因为宏基站信号存在弱覆盖或者盲点区域,无信号或质量差,不能满足正常需求。
此外因为常常受到建筑物、树木的影响,使得信号通过建筑物后衰减的厉害,宏基站的覆盖效果不均匀,而且随着信号频率的提升,5G信号穿透能力更弱。
而微基站、皮基站、飞基站等的微型基站是一种从产品形态、发射功率、覆盖范围等方面,都相比传统宏站小得多的基站设备,主要用于人口密集区,覆盖大基站无法触及的末梢通信。
微型基站的特点是小型化、低发射功率、可控性好、智能化和组网灵活,发射功率来看,一般在10W以下。具体而言,微基站发射功率在500mW——10W之间,覆盖范围于50——200米,用于受限于占地无法部署宏基站的市区或农村。
-皮基站发射功率在100mW——500mW之间,覆盖范围20——50米,用于市区公众场所,如火车站、机场、购物中心等。而飞基站的覆盖范围更小,只有10——20米之间,适合家庭和办公室区域,发射功率100mW为以下。
其实这四种基站,说白了就是根据功率划分的,宏基站功率最大,覆盖范围也就最大,飞基站功率最小,覆盖范围自然最小。
当然像是我们在进行打电话的时候会跑到楼上、农村的信号不如城市等,其实,影响基站覆盖范围的因素也有很多,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那么究竟影响因素有哪些呢?
1.频率和距离
我们知道信号的频率越高,其绕射能力越差,同样的损耗也就越大,距离越远,当然损耗也就越大,相对于4G来说,5G的使用频段要高于4G,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其基站的覆盖范围自然而言要比4G时期的基站覆盖范围要小。
2.基站的发射功率
基站的发射功率越大,其覆盖的范围越大,如果5G运用较大的发射功率,如现在提的200W的发射功率,可能覆盖范围和4G的差距并不明显。简单理解,我们说话的声音越大,相应的传的距离也就越远。
3.基站的高度
基站的高度越高,相应的覆盖范围也就越大,核心是基站的高度越高,增益越大,损耗越小,这也解释了一般宏基站建设的都比较高。
4.手机的高度
手机的高度对信号好坏也有一定的影响,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人打电话时经常去高的地方或是把手举高,其实,手机的高度越高,相应的信号所要穿过的障碍物也就越少,其损耗也就越小,信号质量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