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运用替代覆盖膜
据电池FPC小编了解,覆盖膜或保护层用来覆盖和保护挠性线路在受热(高温)、潮湿、污染物和腐蚀气体以及恶劣环境下起到“三防”的保护作用。一般都采用干膜或者网印等方法来形成覆盖膜或保护膜。干膜覆盖层是采用涂布有粘结剂的介质材料,然后与加工形成挠性线路层一起叠层层压方法来形成的。干膜覆盖层的介质材料,采用与加工成挠性线路的基材介质层相同的聚酰亚胺、或聚酯材料,而粘结剂大多采用丙烯酸或环氧树脂或聚酯等材料。
为了显露出挠性电路板上的焊盘或连接部位的铜导体,在叠层层压之间,必须根据其准确位置,于干膜覆盖层上冲切或钻孔加工与其相应图形来。由于定位、层压等过程会带来位置(尺寸)偏差,同时,加压加热时粘结剂可能的溢胶问题,因此,干膜覆盖的冲孔或钻孔的相应图形尺寸要大些,也避免定位偏差和粘结剂溢胶带来的可焊性和焊接问题。很明显,这种加工图形和层压对位是很费事费时的,有时是很头痛的事,这是造成合格率低,质量差和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网印覆盖层是采用丝网漏印液态树脂来形成的。所用的液态树脂大多是丙烯酸环氧树脂、丙烯酸聚氨酯类等树脂,然后采用红外线加热或者紫外线辐射固化而成。环氧树脂具有好的电气性能和粘结力,但脆性大而表现出差的可挠性,所以环氧类的覆盖层(或阻焊剂)材料组成的保护层、经不起多次弯曲便会发生“龟裂”、断块、最终分成小块状而剥离下来,而单纯的丙烯酸酯类虽有很好的可挠曲性,但粘结力和电气性能都不如环氧类。因此,把两者结合起来基本上可以满足要求。感光型覆盖膜相比于传统的覆盖膜有如下的几个优点:
(1)以感光显影的方式来成型孔或开窗位,不需要模具冲切,精度高、成本低,时效高。
(2)流程更简单,生产速度更快、更能节约能源和人力。
(3)无PI膜的刚性,使FPC具有更好的柔软性,于静态绕折时,不会增加反弹力。由于目前FPC应用大部分可归类为电子元件转接之静态绕折,现在的PI覆盖膜因PI具有刚性,会增加基材的反弹力。当使用ACF进行粘结时,例如,LCM或Touch Panel的FPC对玻璃黏接,此PI刚性的问题,使得组装后的残余应力问题很难克服,因此当产品是以ACF粘接时,可以选择使用PIC。
PIC运用替代感光油墨
相比于感光油墨,PIC也有它独特的优势:(1)加工过程中不需要网印,干净,无气味,且膜厚一致;(2)解决了液态油墨塞孔不易的问题。挠性业多年来最头痛问题就是解决塞孔,可是这个精密的程序需要几个成功要素,首先是软板油墨一定要细腻好涂布,够软够挠折,能吃到细微孔壁的内径形成保护膜。其二是无论业者使用网印或滚轮涂布,施工者的技术要够好才行,否则重工或质量不佳的几率很高,最后是施工的效率不彰,产出规模和时效就会陷入瓶颈。美国及日本可说是软性电路板的开发先锋,也是实际应用面的最大使用国,这些年日本、美国的先进材料研发公司就开始思索,为什么我们不用贴合的方式来解决塞孔不易成功的问题。解决这问题,软板制程时间缩短、材料费用下降1/3,产品良率与产出效率都会大幅提高;(3)具有与感光油墨类似的绕折性的同时,拥有更佳的感光度和耐化性;(4)显影快,后烤热化时间短;(5)不添加含硅油类的消泡剂,不会有焊盘边缘的污染问题,也不会导致镀金槽液污染。
感光显影型覆盖膜技术是FPC必然趋势
采用感光显影型覆盖膜的工艺技术是FPC必然的发展趋势并将带来明显的好处。主要是:采用感光显影型保护膜,通过贴压(干膜型),然后进行图像转移工艺而得到的保护膜,能很好解决焊盘的精确对位问题,因而可制造出更精细的焊盘来。同时采用感光型的覆盖膜大大缩短了传统覆盖膜的工艺流程,节省了人力,提升了效率,缩短了FPC的制造周期,对厂商快速响应市场的反映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值得注意的是:在贴压时,由于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线路密集度,保证贴压时无气泡是PIC使用的关键,因此,一些高低差较大的产品要使用真空快压机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