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C厂了解到,今年以来,在玻璃基板、关键零部件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头部面板厂商动态控产的背景下,TV面板价格实现持续上涨,目前各尺寸产品价格均已重新站在盈亏平衡线之上,而面板厂商盈利能力也得到改善。
随着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上涨,彩电品牌商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并陆续调涨电视售价。近日,业内传出康佳、TCL、长虹、海信、创维等国产彩电品牌均调涨产品价格,行业或掀起新一轮涨价潮。
彩电市场掀起涨价潮
据时代财经报道,康佳业务员近日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则涨价通知。通知显示,康佳电视自6月21日全尺寸段产品价格全线上调。对此,康佳集团相关负责人证实,称全渠道零售价格上行,调价幅度普遍超过15%。
除了康佳品牌外,TCL以及长虹也祭出了涨价的操作。据康佳业务员透露,其在康佳集团内部渠道看到了TCL的涨价通知。通知显示,自7月1日起,TCL对智屏(TV)产品价格做调整,预计整体上调15%-20%。而长虹也宣布长虹电视全线在售产品自6月21日起上调10%-30%。
此外,京东方晶芯继5月宣布涨价后,于7月再次对MLED产品做适度调整。其称,近几个月来,由于各类原材料价格呈现上涨趋势,从而导致生产成本急剧上升,与此同时相关营运成本如运输配送等也不断增加。公司一直专注于降本增效,尽可能内部化解成本压力,维持稳定的销售价格,建立共赢的合作模式。
软板厂了解到,除了康佳、TCL、长虹等厂商上调电视价格,网上也传出海信、创维等厂商涨价的消息。
实际上,在TV面板启动涨价的同时,彩电品牌也就同步调涨产品价格。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3月、4月、5月,彩电在线上、线下渠道均价都同比上涨,其中线下渠道均价分别上涨165元、225元、315元。618年中大促之后,电视市场更是掀起新一轮涨价潮。
但是品牌厂商涨价,并没有带动销量上涨。奥维云网(AVC)线上推总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中国彩电线上市场零售量规模为249.9万台,同比下降12.9%;零售额规模为79.7亿元,同比增长5.1%,呈现“量降额升”的现象。
事实上,国内电视销量近年来一路下滑。数据显示,国内彩电市场零售量从2017年的5100万台,一路下降到2022年的3800万台。销量下滑的同时,彩电产品价格也呈下滑趋势,导致电视企业经营艰苦、盈利困难。
目前中国电视市场整体出货规模下降,但市场份额持续向头部品牌聚集。群智咨询预计2023年Top4品牌(海信、TCL、小米、创维)中国彩电市场占有率将达75%,占据主导地位。群智咨询彩电事业部研究总监张虹建议,彩电厂商重点关注65英寸以上尤其是80英寸以上超大尺寸电视市场的增长潜能,并关注120Hz及以上高刷率电视的机会,另外应进行跨品类布局,满足多场景需求。
TV面板价格仍持续上涨
在各大电视品牌宣布涨价的背后,是面板价格持续上涨。上半年,尽管终端需求未见强劲恢复,但随着面板供应端集中度提升,其中Top3面板厂商LCD TV面板份额接近70%,高集中度带来议价权的增强,同时,在头部面板厂积极持续控产的策略影响下,全球LCD TV面板价格迎来超预期上涨。
据笔者了解,TV面板价格自今年2月份以来持续上涨。以32吋TV面板为例,今年2月,该类型面板价格约26美元,而到了7月份,则上涨至38美元,上涨幅度高达46%。
而据群智咨询数据显示,6月~7月全球LCD TV面板价格维持上涨趋势,其中7月开始中大尺寸面板价格仍持续上涨,32吋、50吋、55吋、65吋、75吋分别上涨2美元、5美元、5美元、8美元、8美元。
柔性电路板厂了解到,群智咨询指出,虽然中国市场“618”销售量同比下降,海外终端市场也未见复苏信号,但三季度为TV面板备货旺季,整体面板采购需求环比增长。供应端,面板厂商投片水平在需求支撑及获利驱动下持续增加,三季度LCD TV面板供需依然维持平衡偏紧,面板价格将维持上涨趋势。不过,随着LCD TV面板业务全面扭亏为盈,预计从三季度开始,TV面板价格涨幅逐步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