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板小编了解到,近日新能源汽车政策将发生重大变化,相关部门正在制订《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企业准入实施细则》草案,不久将会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知情人士透露,此举将提高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降低无效产能,从而扶持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龙头。
准生证可代工 但先得成为研发创新企业
《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企业准入实施细则》,为没有准生证的新造车企业开了一扇窗。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约480家新能源创新企业,其中多数没有准生证,希望以研发创新企业的名义、通过代工方式实现量产、销售。但过去,对于研发创新企业没有明确的规定。
今年6月1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明确鼓励车企间、车企和研发企业间代工。《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企业准入实施细则》是对委托加工(简称“代工”)生产新能源汽车相关规定的补充。
主管部门的思路很明确,看做了什么而不是说。软板小编整理了如下几个主要指标,去判断研发创新企业是不是真心做新能源汽车。
1、强调真实的研发投入。参与制订草案的知情人士说“如果要代工,过去三年,研发创新企业在中国的研发投资不能低于40亿美元。”
2、强调真实、有初步规模的销量。即,过去两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能低于1.5万辆。也有消息指出,此前曾讨论过年销量不能低于1万辆。
3、强调实缴资本,至少数十亿元。
代工门槛并不高 谁将拿到首张牌?
即使满足了上述条件,这些新创企业也只是拿到研发创新企业的资格。如果寻找代工,还需要进一步满足规定。据悉,代工合同(生产合同)不能少于三年,在一地的年产量不能低于5万辆。但新规开了一个口子,允许新创企业和不超过两家的车企签订代工协议。
这只是中国汽车政策变化的第一步,也是汽车PCB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