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柔性电路板小编了解,其韩国竞争对手三星和 SK 海力士获得了一年的豁免,可以继续向其在中国的工厂运送美国芯片制造设备。
荷兰半导体工具制造商ASML表示,其在美国的员工被禁止向中国的先进半导体制造厂或晶圆厂提供某些服务。
这些限制是价值6000亿美元的全球半导体行业一系列动荡中的最新一次。
近年来,曾经被中国在制造芯片方面的竞争力所吸引的芯片制造商不得不应对中国不断增加的劳动力成本、Covid-19限制导致的供应链中断以及不断上升的地缘政治风险。
这些专注于中国的芯片制造商现在正在寻找新的动力,将这些生产线复制到其他地方。设备折旧是这些晶圆厂成本最高的部分。
因此,德勤专注于半导体行业的执行董事简·尼古拉斯 (Jan Nicholas) 表示,他们希望搬到附近的某个地方,以便尽可能提高生产和收益。
他说,东南亚已成为希望迁出中国的工厂的自然选择。
“当你做出如此重大的投资决策时,对于一家工厂来说,它的使用寿命如此之长,你往往会远离风险情况......不确定性越大,这些公司就越会逃往更大的地方确定性,”尼古拉斯说。
东南亚也可能被视为比韩国和台湾等芯片制造巨头更具吸引力,因为该地区在美中贸易紧张局势持续的情况下被认为是中立的。
越南已成为全球半导体制造商替代中国的生产基地。该国已投入数十亿美元投资设立研究和教育中心,吸引主要芯片制造商入驻。
据柔性线路板小编了解,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制造商三星承诺今年将在这个东南亚国家再投资 33 亿美元。这家韩国企业集团的目标是到2023年7月生产芯片组件。
克雷普斯说:“像三星这样在中国拥有制造设施的公司可以投资制造替代品,这些替代品可以带来中国制造设施的许多好处,而且没有政治包袱。”
毕马威的 Kuijpers 表示,印度也正在成为这些芯片制造商的生产基地,因为它在微处理器、内存子系统和模拟芯片设计方面拥有越来越多的设计人才。
他补充说,印度的劳动力充足,成本也很低。然而,该国缺乏制造能力削弱了它的吸引力。
“虽然印度过去曾尝试建立制造工厂,但这些举措面临着许多障碍,包括建立成本的高资本支出投资,”他说。
尽管亚洲对芯片制造商的吸引力不断上升,但专家指出,中国在芯片制造方面的竞争力仍然领先于区域经济体。
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 2025 ”蓝图中,国家为芯片制造技术自给自足奠定了基础。
毕马威的 Kuijpers 表示,其国内芯片行业也受到 5G、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等应用对芯片需求增长的提振。
据柔性线路板小编了解,今天,中国仍然是一个主要参与者和重要的半导体生产国,尤其是在低端芯片方面。据估计,中国是第三大半导体芯片生产国,占据全球半导体产能约 16% 的市场份额——领先于美国,但落后于韩国和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