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市场对锂离子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锂资源的供应情况却变得越来越紧张,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和争夺的焦点。
于此同时,我国却是全球锂资源第一进口国,80%的锂资源供应依赖进口,这使得锂资源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
近期,锂电池上游材料涨价刚好说明了这一点,自2020年始,锂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始终维持在高位,今年以来,据电池软板厂了解,电解液领域的六氟磷酸锂、正极材料上游的碳酸锂、负极材料上游的石油焦及针状焦等产品价格都大幅上涨。
因此,寻找锂离子电池的替代或备选储能技术,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与锂离子电池具有相似工作原理的钠离子电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的重视,由于地壳中钠资源储量丰富,且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使钠离子电池具有大规模应用的巨大潜力。
有机构表示,钠离子电池是对锂离子电池的支撑和保障。发展钠离子电池的主要场景是基站、电动自行车等对能量密度需求不高的领域,未来有望具备成本低、安全性好等优势,是三元高镍技术路线的很好补充。
来和电池软板厂看看钠电池的短板与优点
对钠离子电池机构看法分歧,主要原因在于其能量密度低以及目前尚无成本优势。
能量密度方面,钠电池能量密度(一般不到120Wh/kg)明显低于磷酸铁锂电池(160Wh/kg)与三元电池,与新能源车电池需求匹配度低,因此,暂无替代锂电池成为动力领域主流技术的可能性。
另外,当前钠电池实际生产成本并无显著优势。根据华安证券测算当前的价格体系下对比磷酸铁锂电池约对应25.3%的理论原材料成本优势,其中14.1%源于正极,10.5%为铜箔。
但钠离子电池的低能量密度及循环性能对应更多的辅材消耗以及更高的度电成本。考虑到目前磷酸铁锂电池上万次的循环性能,其全生命周期的度电原材料成本仅0.02-0.04元/kWh,远低于钠离子电池的0.05-0.3元/KWh。
不过钠离子电池的优势也很明显,除了钠资源储量丰富之外,还具有高低温性能优异、倍率性能好、安全性高、可用低盐浓度电解液等优点,一些技术指标甚至优于锂离子电池,展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
但就电池软板小编看来,未来还是会对锂电池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的。